无人机异军突起 直升机并未过时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12日文章】题:无人机让直升机过时了吗?(作者 叶连娜·达夫利卡诺娃 叶夫根·马利科)
直升机空中突袭成为20世纪末战场的标志,其目的简单却雄心勃勃:让地面部队深入敌后,扰乱指挥,切断补给线,制造恐慌。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动用数十架直升机和数百名作战人员,摧毁分层防空系统以及精心同步地面进攻。此外,它还伴随着极高的人员伤亡风险和高昂的成本。
即使是部署一个营级战术群,也就是大约600名伞兵也需要20至40架运输直升机,如米-8或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由卡-52武装直升机、米-24武装直升机或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全副武装的护航直升机提供支援。这项任务还要事先用火炮、战斗机和电子战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
成本是惊人的:一次这样的行动就要花费2000万至4000万美元,包括燃料、弹药、装备消耗和人员准备。
风险是严峻的:如果敌人的防御系统未被摧毁,现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和雷达制导器可造成高达30%的直升机损失。损失几架直升机和机上人员就会把一场闪电突袭演变成一场战略灾难。
不过,直升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可以突然占领无法远程摧毁的大型设施。桥梁、铁路枢纽和指挥部都需要实体存在。一旦成功,直升机突袭不仅可以破坏补给线,还可以创造包围整个敌人编队的条件。
相比之下,无人机布雷正在成为破坏敌人后方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无人机行动可以由少量操作员使用四轴飞行器和能够阻止补给车队的简易弹药来执行。但在战场上的效果惊人地相似:后方后勤陷入停顿,使前线部队缺乏燃料、弹药和医疗支援。
即便是只具有1到3公斤有效载荷的四轴飞行器,也能将反车辆地雷投放到远至前线后方15至20公里范围内的道路、桥梁或咽喉点。像乌克兰的“超级相机”或俄罗斯的“目击者”这样的大型无人机,可以投放地雷的范围更广,它们可以深入敌人后方。
这种策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期一周的无人机布置行动仅需10至15架重型四轴飞行器、50至100枚地雷以及约25名操作员,总成本为100万至150万美元。
这一方式的成本仅为直升机突袭的约1/30。损失是可以接受的:电子战可能会击落一些无人机,但许多无人机会成功突破,而操作员仍然安全地远离战斗。
直升机突袭并没有消失,它仍是纵深实际夺取关键地形的唯一手段。然而,在防空系统密集、预算紧张的时代,无人机正成为深度破坏的理想工具。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而且是理论上的。
直升机袭击是闪电战,是把赌注押在敌方猝不及防并陷入混乱上。相比之下,无人机布置形同蟒蛇缓慢地挤压,一寸一寸地切断敌人的生命线。